哈喽,朋友们,欢迎来到新一期的 Bear Talk 英语周刊。上一期我们聊了怎样自如地开启寒暄、让对话不卡壳。这一期,我们继续探讨同样的主题,但挖得更深一些:如何让对话不止于“来自哪里”“做什么工作”这些事实层面?如何通过“问背后的原因和感受”,让你的寒暄更持久、更有价值? 同时,我们也会聊到一个超实用的小心法:把70%的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,从此再也不用担心“我说得好不好”——因为你才是那个好奇、倾听的一方。
小小彩蛋:这就像你看一部美剧时,仅仅知道角色的姓名和职业远远不够,真正让你追下去的,是他们为什么做这些选择、经历了什么,以及他们背后的情感世界。英语寒暄也同理:问“是什么”只能抓到表面,问“为什么、怎么想”才能让话题的深度升级。
01 事实聊完就冷场?不如聊聊“背后的理由”
1)不只问“What”,更要问“Why”
许多学英语的朋友都准备过这样的“事实清单”:
• Where are you from?
• What do you do?
• Which school did you go to?
这些问题当然能快速了解一个人的“基本信息”,但——聊着聊着常会瞬间陷入尬聊空白。因为只是罗列事实,并不涉及人们的动机、感受与故事。
• 升级方案:加一个“Why”或“How”
• “Why did you decide to be a UX designer?”
• “How did you get into that field?”
• “What made you choose that city to live in?”
把焦点放在对方的选择和感受上,会让对方感到你确实好奇、尊重他们,更容易引发更深入的分享。
就像你在看《复仇者联盟》时,不仅想知道鹰眼的弓箭多厉害,更想知道他为啥加入复联、经历了什么。如果只谈“他有弓箭”“他来自哪里”,那可太干巴了。
2)从“我该说啥”到“我想知道啥”
• 当别人说“我在某某公司做前端工程师”,你可以继续追问:
• “Oh, interesting! Why front-end in particular? Do you enjoy the creative part of building interfaces?”
• “How’s it different from what you imagined before joining?”
• 或者当别人说“我刚搬到这里几个月”,别急着就放过这个话题:
• “Wow, so how do you like it here so far?”
• “Did you notice any big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your last place?”
这种“二次发问”往往更能把话题延续下去,让对方觉得你在认真听、并且真的想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态度。
02 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——你压力立马减一大半
很多人把寒暄的焦点放在“我”的英语行不行、我会不会冷场、我说对不对……其实,最轻松的方式反而是让对话聚焦在对方。
70%给对方,30%才是自己。你可以多问对方:
• “How do you feel about that?”
• “That sounds challenging; how did you manage?”
自己只需要在合适的时候补充一两句,表示你也有类似经历,或者简要回应对方的问题就行。
这样做的好处:
• 你自己不用一直“表演”或担心讲不讲得好;
• 对方会觉得自己被关心,被重视;
• 对话更顺畅,气氛也更融洽。
当个好听众,胜过任何花哨技巧
• 认真点头、提供小回应(“That’s awesome!”“Wow, that’s quite a journey!”);
• 适时追问一些细节;
• 保持目光接触,让对方感觉到你真的在“聆听”,而不是在想“我下一句要说啥”。既能学英语表达,又能放松心态
• 对于我们非母语者来说,首次用英文寒暄最怕什么?怕卡壳、发音不正、单词拼不出。
• 但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时候,你大部分时间在听、问、再听,压力会轻很多。
• 不用一上来就组织长篇大论,只要及时给出“小回应”和“好奇提问”就能让话题自然延续。
现实例子:我在海外公司第一次参加Team Building时,因为紧张本来想死记一堆“自我介绍金句”,结果发现根本没机会讲那么多。大多数时间我就在听大家分享对新项目的看法,偶尔问一句“How does that compare to your previous project?” 话题就又往下延续了,还显得我挺专业、挺善于倾听。
03 两个简单练习:让“感受式寒暄”变成你的条件反射
1)替换法:把“Where/What”问题替换成“Why/How”
• 原问题:“Where are you traveling next month?”
• 升级问题:“Why did you choose that destination? 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地方吗?”
• 原问题:“What’s your plan after graduation?”
• 升级问题:“How did you decide on that path? 你最看重什么因素呢?”
试着把你平时爱问的那些陈述式问题都在脑海里“切换一下”,让自己更习惯去问别人背后的故事和原因。
2)“三句话搞定关注点”
1. 当对方说完一件事,你先用一句肯定:“That’s so cool!” / “Wow, really?”
2. 再抛一个小提问:“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at?” 或 “Why was that important for you?”
3. 最后如果有相似经历,稍微加一句自己的:“I also tried something like that before, but I found it quite tricky!”
简单三步,让你既能表达兴趣,又能深入话题,同时也自然地让对方了解一点点你。
⸻
04 额外发现:更多资源和工具
外文播客模仿
• 找一些你喜欢的谈话类播客(如NPR’s Life Kit、The Daily),直接模仿他们如何追问和挖掘采访嘉宾的感受。
• 听主播如何使用“open-ended questions”和“follow-up questions”,学起来。AI 对话陪练
• 在ChatGPT或其他AI平台模拟一个对话场景:“你是一个刚认识的美国同事,我们正在咖啡机前闲聊。”
• 你可以刻意练习加“Why”或“感受”类提问,看AI如何回应,并试着延伸话题。观察脱口秀或访谈节目
• 看Jimmy Fallon、Ellen等访谈时,留心主持人如何不断用“Why / How / What was that like?” 把对话挖深。
• 记住几句你喜欢的用法,下次碰到对话冷场时就能拿出来救急。
05 总结:更深层次的寒暄,让你少紧张、对方更舒服
问背后的“选择”和“原因”
• 不要只停留在“你来自哪”“你做啥工作”,而是追问“为什么选择这里”“怎么样的感受”。
• 这样能激发更丰富的话题,也让对方感觉你真的对他们感兴趣。把70%的注意力留给对方
• 你是那个好奇且乐于倾听的人,偶尔抛个问题、表达一下共鸣,就能让对方“话匣子”大开。
• 同时,你自己不会因为“要说很多”而紧张,压力值瞬间下降。错误不怕,别太拘谨
• 真正能让小对话继续的,从来不是你的语法多完美,而是你有没有用心在和对方沟通。
• 母语人士也会磕磕绊绊,你犯点小错没关系。
一句话行动号召:本周试着在任何一次小寒暄中,多问一句“Why”或“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at?”,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,看看会不会激发更深层次的讨论——你或许会发现,英语寒暄并没有那么难,也能变得更有趣!
如果你有想分享的“寒暄小故事”或自己很喜欢的追问技巧,欢迎留言告诉我。咱们下期见,继续一起探索轻松、高效、有趣的英语学习之路!
祝学有所进,一切顺利!
关于BearTalk英语周刊:
每周更新的英语实战指南,分享真实海外职场语言经验与工具技巧,陪你突破语言学习的焦虑,精进英语,与世界对话。
Bear是谁?
Hello您好,我是 Bear,一名产品设计师、播客主播和书籍作者,也是一位曾在英语实践中摔过不少跟头的学习者。
我在海外工作生活多年,摸索出一条结合 AI 技术与个人实践的英语学习之路。我不是什么专业老师,而是一个过来人,愿意用真实的案例来分享真实的学习经验、实用技巧以及科技工具的创新用法,帮助你在英语学习中找到信心与动力。
Bear的工作
产品设计师(Xero)
设计导师(CareerFoundry,Springboard)
演讲嘉宾(UX New Zealand,ConveyUX)
在哪里可以找到我?
Newsletter和博客:经验、技巧主题分享(绝无垃圾邮件!)
Twitter:我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
YouTube:我定期在这里发布关于科技、AI、设计和产品相关的视频。
small talk真的很有温度。英语国家很多时候聊天开始都是从small talk开始。